经济学系赴河南实践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目标定位与创新改革(二)
(一)团队介绍
指导老师:龚关
队长:晏嘉梅
队伍成员:郑芊芊,刘欣蕊,陆芳源,温润泽,阿怡妲娜,吴奕航 ,曹城华,尤恺瑞,韩佳奇,王博,韩森
总括
遵从疫情防控安排,本次社会实践由团队成员在各自家乡进行。
北京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周边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其城市特征、城市中消费群体特征密切相关,农业的非生产性特征尤为突出。
据前期了解,以采摘体验、劳动教育、农业知识科普等为主要业务的休闲农业占据了北京现代农业较大比例,因此实践队员选取了几家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初期线下调研的地点。
在出发前,队员先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官方网站上查阅了相关规定,对北京休闲农业园区的数量、类型、评定标准等基本信息有了一定的整体把握。
(三)实践情况
1.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7月17日,两名实践队员陆芳源、刘欣蕊前往了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进行调研。蟹岛占地2700余亩,是以环保生态理念设计、经营的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园区。
蟹岛全景图
2.蟹岛土味果蔬采摘园
蟹岛规划的大棚采摘体验区中共有四家采摘园入驻,其中规模更大的蟹岛土味果蔬采摘园是本次调研的第一站。主要业务包括全年的菜地认领、蔬果采摘和冬季的草莓采摘销售,其中“菜地认领”这一形式引起了实践队员的关注。
采摘园实景
菜地认领是指客户一年支付给园主3000块,由园主代为种植,客户可以选择一周来采收一次菜地上的蔬菜,或由园主将这些蔬菜闪送到家(闪送费另付)。园主与客户在微信上沟通,会通过拍摄小视频等方式,让客户了解蔬菜长势、肥料是否天然等信息。
在访谈过程和实地观察中,队员注意到园区使用的都是比较原始的生产方式,并不依赖高新农业生产技术。这与城市人群对农业产品的新型消费需求是分不开的,这些消费者为了健康、养生,追求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对食物品质有较高的需求,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因此催生出了大城市周边,如认养菜地之类“小而精”的新型农业模式。
3.蟹岛-爱伴农场
蟹岛的第二站,队员们来到了爱伴农场。这是一家占地130亩的私人企业,主要面向儿童及中小学生提供农趣活动、农耕文化体验等服务,具体业务也包含菜地租用、蔬果采摘、动物认养、对接中小学提供游学研学课程等。对于一些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日常没有机会接触过压水井、驴拉磨等农业活动,因此存在这方面的教育需求,组织体验乡村生活也就有了市场。
加强劳动教育、农业知识教育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个体认知。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爱伴农场也与学校有合作,响应北京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农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搭建农业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这是爱伴农场主要客源之一。
4.通州区张家湾镇垡头村
此外,两位队员前往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垡头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垡头村全村从事农业生产,受访农户根据季节特征种植蔬菜、水果(以草莓和樱桃为主)和鲜花绿植,品种丰富,业务涵盖产品销售和采摘接待,其中采摘是主要利润来源。村中的农业生产主要目的是追求生产价值,兼具传统农业和休闲农业,是北京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类似的村庄在北京市非中心城区中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是北京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村中农产品具有广泛的销售渠道,主要媒介是互联网,各个社区都有团长在微信平台组织团购。除个人、社区以外,村庄与盒马等大型食品企业也有合作。村庄统一建设大棚,对大棚享有管理权。部分大棚由镇政府出资建设,为镇扶贫项目,政府会补贴大棚承包者。农户以个人为单位承包大棚,对其使用有较高自由度和支配权。
技术上,村庄仍采取较为传统的农耕方式,主要依靠人力,但大棚保温技术和灌溉技术都有所提高,为村民耕种带来很大便利。此外,农户在上下游产业都有比较固定的合作机构。
谈到对未来的期望,受访者提到了希望能与政府形成更好的良性互动,把村子的产业特色“打出去”,在政府的扶持下形成种植销售一体化。
小结
纵观北京农业园区概况,呈现出了后生产论与多功能论中强调的特征,农业从生产形式到需求都愈发多元化。这离不开农业生产力大幅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条件,也落实了产业间结构、产业内部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北京都市农业独特的发展现状依托于北京区位、资源等多方面条件,不失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也说明了各地农业发展的共性,消费者对于物美价廉农产品的需求应得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由农业的非生产价值实现,农业产业的长足、平衡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政府与农户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