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调研(农地状况)—— 新乡第一站
发布日期:2021-07-09 05:50:39

暑期调研(农地状况)—— 新乡第一站

()基本介绍

时间:202178

地点: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娘娘庙村

形式:采访村支书

(二)基本情况

我们来到新乡的第一站是卫辉市的娘娘庙村,在这里我们采访了娘娘庙村的村支部书记,向他了解了当地关于农地的基本情况。

村支书同志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娘娘庙村的基本情况,娘娘庙村是一个拥有约1900亩地和3031180口人的村庄,土地利用情况良好;交通便利,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村中劳动力存在一定的流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但村庄周围的配套产业比较成熟,以水箱制造厂、养殖设备厂和饲料厂商为主,所以很多人选择就近务工,这为村中劳动力的保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村支书交流


(三)土地种植与承包

该村有约700亩地参与土地流转,剩余土地主要是村民自主种植与向外承包。当地种植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国家对于玉米和小麦有着确定的保护价格,粮食的销售具有保障但售价不高。

当地种植农田的人群仍以相对高龄的农民为主,这些村民长期种植农田,对土地有深厚感情,不愿放弃自己种植多年的土地。

也存在部分村民因为身体条件不佳而将土地承包给邻居的情况。种植和承包土地主要存在低收入高投入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农作物收获时主要采用大机械,提高了收获的速度和效率,减少了村民劳动时间,旱涝保丰收。

与此同时,政府会给种植土地的农户每年予以110~113/亩的补贴,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流转后的土地中所种植的草坪

在流转后的土地中所种植的行道树林


(四)村中配套产业

村中及村周围存在着良好的工业基础,由数量众多的水箱厂、养殖设备厂与饲料生产厂,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中养着设备厂的总销量约占全国总销量的六分之一,这就为村中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同时村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在乡级单位由中心小学,村级单位有标准化卫生室,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五)村中人口及其他情况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村支书还向我们介绍了其他情况。


村中共有1180口人。存在一定的劳动力外流情况,这与城市中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以及优秀的教育资源相关。同时也有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村周围的企业就业。

村中的人均耕地较少,规模化经营比较难形成,大型农村较难建成,但最近村集体也在逐渐实现这一目标。

当地土地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受污染影响稍大,就只能种植草坪、绿化树等植物;工业园区内加高了两米多的土,周围的农田也相应做了种植作物上的调整;土地因地力问题轮流种、间开种;建筑、居住用地的占用严格遵循耕地红线,占补平衡。

当地政府、村委的公信力很强,人才引进计划较为成功,政府工作人员有思想、有能力、有恒心。

村中还成立了劳务合作社(村民在其中务工)、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管理财务)等组织,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联络承包商,统一联系销售渠道,村委会牵头办事,提供技术支持。

村支书还告诉我们,如果流转有收入,那么土地就一定不会撂荒。

()写在最后

在一系列的调研实践活动中,我们走访了村支书、乡党委书记、农业局等各个基层组织,也走进了农户,既在宏观上了解了农村土地的利用情况,也在微观上了解了政策的落实情况与实际效果,可谓收获颇丰。队员们在每一处实践地点都与当地的负责人员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并提出了很多问题,在学习当地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以步作尺丈量祖国的大地,以笔作帆驶向时代的远方。我们迈在田埂里的铿锵脚步,必将是这个时代最炽烈的心跳。

实践队与村支书合影


. 暑期调研(农地状况)—— 扬州第一站

(一)沿湖村

我们从新乡辗转来到扬州之后,调研的第一站是被称为“中国最美渔村”的扬州市方巷镇沿湖村。这里风景秀丽,水色旖旎,人民富足。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沿湖村从扬州城经济发展的洼地变成了如今的基层一等立功村。毫无疑问,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历史上的沿湖村

沿湖村是一个传统的渔村,很多渔民是从安徽、山东等全国各地迁徙而来,在沿湖村进行生产开发、养殖捕捞。由于村子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村子里只有很少的土地、池塘。在二三十年前,村民们主要利用邵伯湖进行渔业生产,大部分村民以船为家,没有住房,他们平时的生活起居也是在渔船上进行。渔民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思想散漫、愚昧。

(三)土地政策

沿湖村原本的土地是十分稀疏、零散的,还有一部分是池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中产业的发展与村民生活状态的提高。

2006年开始,村委开始有意识地填塘整地、围湖造田,首先让三百多户以船为家的渔民全部上岸定居。

同时,对于原有零星的土地、池塘、水地,村委实施统一流转,将它们全部集中到村集体手中。这样一来,农民与土地脱钩,集体统一管理土地,村委办事就更加顺畅,推进各种土地政策也就更加快速。

为了避免人口出生、死亡给土地分配带来的影响,村委订立了“生不增、死不减”的原则。这样一来,人口出生、死亡不影响原有的土地分配,住宅土地、建筑用地分配的矛盾就解决了。

此外,村中为了发展旅游业,向隔壁的几个村租用了数十亩土地。这些土地原本是耕地,产出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不高。在沿湖村租用了这些土地之后,村集体在其中修建了旅游环线、旅游用房等各种旅游设施。农地市场在这种一方愿意买、另一方愿意卖的情况下自然就产生了。只要政策允许,这种双赢的结果是不会有人不接受的。

沿湖村中的景色


(四)从沿湖村看到的经验

2006年起,由于国家政策针对性的补贴帮扶以及村委机关的积极作为,沿湖村的发展渐渐走上正轨。村子里建立了各种基层组织以增加渔民们的向心力,使渔民形成了“共同改变落后面貌,共同创建美好生活”的共识。为了解决渔民们的住房问题,村委进行了填湖造地的工作,为沿湖村的居民提供了住房与建设用地。同时开展乡村道路建设,打通了闭塞的渔村与扬州市的联系,同时依靠乡村特色大力发展渔村旅游,打通了环湖的旅游沿线,如今的沿湖村,每年可以吸引二十余万人次的游客,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沿湖村的支柱型产业,最美渔村也早已声名远播,沿湖村也获得全国最美渔村、中国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江苏最美乡村等称号,村支书也荣获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从沿湖村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了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回避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而思想观念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基础、生活条件的问题。沿湖村先后建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监督组织、基层党员组织,村民走上了党员领导、自我组织、自我安排的发展之路。我们看到,百姓的思想问题始终贯穿着全村的发展。村支书告诉我们,他们工作的重心是要让村民有尊严,村民有了尊严才能全力以赴去搞建设。他们真真正正做到了这一点,400余户1700余人的渔民从过去的散漫、愚昧到现在的文明、重视教育,渔民从原来的被歧视到逐渐融入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渔民的家当也从一条船变为了整洁高大的楼宇。

第二,着力进行产业升级,利用自己的优势形成亮点、特色。村支书介绍说,他们曾经用了很久的时间总结了当地特殊的文化,编成了十万余字的文化资料,并利用媒体宣传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在2020年,尽管旅游业受到疫情影响,沿湖村仍旧接待了20多万的游客。乡村旅游是产业升级的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近年,村中建成3.5km的旅游环线,建立了渔业科创园,带动了周边村镇共同发展。同时,村子也重视与高校的联动、与企业的产业对接,大力吸引人才,提升了文化凝聚力。

第三,重视土地问题,根据村中的实际情况流转全部土地,并向邻村租用数十亩土地。土地稀少是沿湖村的一大劣势,为了实现渔民上岸和充分建设旅游业,村子亟需大量土地。村委根据村中人均耕地少的实际情况,流转了所有土地,使农民和土地脱扣,并填湖造田,统一为村民建造房屋。这样就形成一股合力,一种集体凝聚感。同时,向邻村租用的土地也成为了沿湖村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抓手。土地不再单单是农民种植的根本,更是变为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因此,农地市场的深化是有其必要的,对买卖双方来说,这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与村支书交流



教学资源 | 服务指南 | 科研平台 |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