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调研
发布日期:2020-11-09 05:33:31

指导教师:姜磊

团队成员:孙辰昊、郭铭玥、陈嘉宁、单文军、占睿、赵宇晖、陈佳星、王际雯、王晓琨、赵熙鹏、曹海玥、李益欣、张馨月、阿依逊巴提



调研交流与问卷设计

76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暑期调研从整队集中调研改为了“分散调研、就近调研”模式,之前制订的调研计划被全面推翻。在姜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队进行了线上调研准备会议,会议议程有以下四项:

1、调研主题:聚焦脱贫攻坚。

2、社会实践方式:学生居家、就近、分散云端调研与教师指导互动相结合。

3、实施方案:所在地周边有易地扶贫安置点的三位同学联系当地扶贫办或政府办公室寻找实地调研和问卷发放的可能;其他同学以实地调研同学为核心,以三个国创百项为依托形成三个小组进行问卷设计、实地和网络问卷发放。

4、注意事项:定期进行调研交流,小组长报告本小组调研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实地调研的同学在天黑之前返回住处,不要下水游泳和参加危险活动,乘坐交通工具调研时戴口罩;外出调研的同学晚上九点在群内接龙报平安。


在调研计划调整和成员交流后,大家对在疫情期间进行调研是否可行以及如何进行的困扰已消散大半,并有序开始了问卷的设计与修改。我们队伍中各小组研究问题略有不同,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较多、较杂,但考虑到网络和电话调研对于问卷长度的限制,大组问卷又不能过长,这给成员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小组内数次讨论和大组问卷三次修改后,我们队伍的调研问卷最终成型。

  

河北省两市调研


84

实践队在84日上午抵达涞源县进行实地调研。

首先,队员在政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集中安置区之一的恩泽园社区,该集中安置地共由三乡十村的村民搬至,对搬迁户进行采访并获得了微观数据。由于贫困户的文化水平较低,自行填写问卷困难较大,所以采用了全部面对面采访的方式进行调研。队员一共采访了十户人家代表,在采访时能够根据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问题,并进一步扩展以更深入全面了解贫困户的现状。大家普遍反映能很好的融入到楼房环境,与邻居等都相处得很融洽,基础设施、医疗设施都比较完善。但也有群众反映冬季供暖时间过晚,尤其是刚搬迁过来当年,过年之后才供暖。其次有群众反映搬迁分房时个人无法获得住房,而被迫与兄弟分房造成现在生活的不便,也有群众反映路灯不亮,尤其是下雨天行走不便的问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队员对社区的整体面貌,产业园区,配套设施等都进行了摄像记录。

                

安置点新建成的公路


街头调研

之后队员从安置地出发去了涞源县扶贫办进行了解本县具体情况,与副主任就采访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在交谈之中队员根据主任的解答情况不断变化提问方式和层面,对涞源县出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涞源县共两个集中安置地和19个小型安置地,按照“两区同建”整体指示,社区和产业区同建的原则,该县全部实现了自愿就业前提下的95%以上就业率和100%培训覆盖率。且基础设施,医疗设施等全部按照规划落实,全面保障贫困户的生活。

采访当地小商户

队员与扶贫办工作人员交流


85

在涞源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效果调研之后,调研队员根据已经得到的数据结果再次对采访问题进行了完善修改,针对将要去的蔚县实际情况在采访时有了侧重点。

85日上午,实践队来到了蔚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之一的宜兴社区,这是一个比较小型的平房安置区,融合了来自8110多个村子的居民,映入眼帘的是很多个在进行不同娱乐活动的人群,有下棋聊天、有赶集等多个热闹的场景。

宜兴社区大门

入户采访


队员对该镇的杨书记和搬迁社区的负责人书记进行了本社区相关的问题采访,一开始先播放了宜兴社区的宣传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职业培训、社区活动、居民生活等情况。

与杨书记和负责人书记合影


在交谈中,队员了解到宜兴社区十分重视居民的文化提升工作,经常性组织学习活动,让居民革除旧习,文明生活。该社区安置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以及残疾人,青壮年的劳动力搬迁前后大部分都在外出打工,返乡率并不高,留下来的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有组织的包工为其提供稳定的工作,同样有小作坊、制衣小工厂等为妇女提供先培训后工作的岗位。做得同样完善的还有基础设施、医疗设施等,供水供暖十分完善,大小型卫生所设施都配备齐全,还有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


为妇女提供培训和工作岗位的制衣小工厂

扶贫标杆工厂


在离开蔚县后,实践队还与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将针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了解问题发给他们,相关工作人员以书面的形式对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我们后续的模型检验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湖北省荆门市


814

814日下午,队员抵达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大柴湖区经济开发区,在路上经过了很多安置点小区,安置点小区的建设都是非常规范且模式化的。虽然在乡下,楼房建设还是和城市中的普通小区别无二致。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在进入社区前,队员先在附近的一处小区和当地的居民聊了会儿天,发现小区中以老人为主,并且方言口音极其重,语言障碍非常大,在半个小时的聊天中队员只能勉强听懂几句话。从当地的老人的话中队员大致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搬迁后的生活不是很满意。


在短暂的聊天之后,队员前往市政府,当地负责接待的是负责易地扶贫搬迁事宜的周主任。周主任向调研队员表示当地正在迎检,工作繁忙,不能亲自陪同我调研,只能从办事处安排人陪同,并且也不能花很多时间陪同采访。考虑到当地政府工作比较忙,我们迅速进行了十分钟左右的采访。根据从周主任那里了解到的情况,队员了解到他负责的那一片区总共有102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在玉兰坊小区中共安置有749户。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的补偿标准是按人头算的,人均补偿五万七千元,每一户搬迁户在玉兰坊小区可以免费分得一套房子。目前对搬迁户已经实现了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并且实施小额扶贫贷款免息政策。在大柴湖玉兰坊小区所处的地区附近有约三四十家企业,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许多原本外出务工的人群在就近就业时会选择这些企业,单是武住电厂一家企业就解决了附近三到四千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含的易地扶贫搬迁人数不在少数。

居民区周边企业

政府部门记录的“扶贫手册”


玉兰坊小区共有约八十栋楼,住户人群十分庞大,考虑到调研时间的限制,在当地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队员随机选取了几栋楼进行询问,最后总共得到了十户人家的数据。因为当时采取的是面对面调研的形式,整个过程进展得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白天年轻人大多都外出上班,家中多是老年人,上门调研就会存在家中无人的情况,而碰到老年人又会由于语言上的交流问题耗费很多时间。

队员入户采访


小队调研总结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切身了解到了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地区人口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并体会到了到了易地搬迁扶贫的高效性与重要性。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计划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将受自然条件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善了该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此次调研的顺利进行还是在疫情下南开学子“知中国,服务中国”精神的有力体现,疫情打不倒我们学习与研究的决心。队员们从最初的迷茫慌张到后来各自分工有条不紊进行工作,从最初联系实践地失败的挫败到后来实地、电话与网络多线调研的顺利。这种经历不仅使我们与祖国大地联系更加紧密,而且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挫败与在挫败后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迅速进行调整以达最后的目标。

在这里,我们想要感谢在整个暑期时时刻刻都牵挂着小组调研进度和队员安全的老师们、在防疫忙碌的工作中仍抽出时间带领我们进行入户采访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一切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家人和朋友。谢谢你们!


教学资源 | 服务指南 | 科研平台 |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